事事感恩是最棒的免疫系統
覺得幸福是最佳的NK細胞
人的病都由心起
要醫治先從心醫
老師我看了一下中國庭園 問題將變得更明朗 關於茶道!!
首先我們看日本茶道時 是在一種遺忘自己文化的自悲中看的 所以庭院自然也是一種疏略的存在
因為中國的自信尊嚴文化 被這世界的強權帝國 法西斯 日俄...打到沒有民族的靈魂了 民族的靈魂曾在中國軍人的生命中顯現 您不覺得中國的文人 比起中國的軍人差很多嗎? 中國文人是知識分子 中國軍人都是鄉村子弟 這兩個人的生命型態 差別很大!!!
我曾寫過一篇關於稽康的作業交給老師 寫到最後 我居然寫出了"反動思想" 我必須承認 這個反動 就是人文關懷 上述的龍泉大師 與體育人員 都說明一件事 中國事不許世界欺凌 的 他有世界最美的文化 他有最好的聖人 如果我們願意好好地看一看自己的歷史 我們會發現 文化里許多好的東西
中國之所以走到這個田地 異族統治事一個主因 這是我寫茶道寫出的心得 沒有寫大論 雖知道中國文化 不知道中國的文化 在什麼地方感人 !!!
我先說茶道 和庭園 老師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了解:
日本的庭園 做了一種美學切片 其中一部分是中國的庭園思想 自然 但有更多的部分 他並不自然 而是屬於禪? 所以日本的茶道 當然也走美學的切片 就是儀軌的形式主義 這些儀軌的形成 就像日本庭園的龍安寺方丈砂庭式枯山水
這裡可以看見 日本文化 都會在傳入中國文化中動手腳 名之為吸收轉變 我們吃東西不式都喜歡 吃部要加工的原滋原味嗎? 中國的茶道與庭園 就接近我們吃東西所尋找的原滋原味!!!
在庭園造景方面 有幸被保留下來 但茶道 則被滿清後葉吸食鴉片的風氣取代 所以庭園可以看到 但文士的茶道 在268年裡逐漸消失 這裡面可以看到 如果中國茶道保留至今 也會跟中國庭園一樣 就是明朝計成的園治講的精隨:"""雖由人造 宛自天工:"""巧於因借 精在體宜""
了不起的話呀!!!就是老子2000年囑咐交代的.....道法自然 .....兩千年的歷變 矢志不移的中國智慧 2000多年前的話 子孫依舊熟記 這就是""民族的孝道""
看到中國的庭園之後 就知道 中國如果現在有茶道 也一定不會跟日本一樣 完全部會一樣的原因 從中國庭園就看的出來 因為中國的茶道 也會跟中國的庭園一樣 """道法自然""
從日本庭園 日本茶道 在看到中國明代的庭園理論 明代的茶書原理 我們一下知道了 日本的茶道與庭園 本質上根本不是中國的道 卻用道命名 這就是巧取的智慧
我因此可以推斷 中國的茶道 是趨向於與自然合一 或嚮往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果走在這條路上 就是走對了 所以戶外的茶席雨天地交流 與山川舉杯共飲就是中國喝茶的風格 就是中國茶道的靈魂 因為這就是 道的意義 道是在自然裡 或假借自然行自然之神
所以 日本茶道 日本庭園 中國茶道 中國庭園 的面貌 就會躍然眼前 知道我們的文化中 道的真實 意義
高老師 最近美國流行的口頭禪:
China is in DeepSeek
Europe is in DeepShock
India is in DeepShake
USA is in DeepShit
Taiwan is in DeepSleep!!
如果我們不認真從自己文化比較中找到文化上的成因 我們將永遠看到別人的美麗 而未見中國茶道的精神
我在東研所 學習到的不是自己的課業 而是民族文化的靈魂 這就是我喜歡讀書的原因 因為讀書使一個人 能正確地看見自己的人生 更精采的是看到民族的命運!!!
台灣 再怎麼說他 就像爸爸罵小孩 不是數落 而是內心的期盼 與未來的祝福 老師 您是肩挑使命的人 加油喔!!!
《園冶》,園林專著,明代計成著。書成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刻印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後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稱為「奪天工」[1]。三十年代時,中國營造學社創辦人朱啟鈐在日本搜羅到《園冶》的抄本殘卷,又在北京圖書館找到《園冶》的明代刻本殘卷(由陶湘重版於喜詠軒叢書中,又稱「喜本」)[2],並委託營造學社的第一任文獻部主任闞鐸將此二種版本和闞鐸找到的日本東京內閣文庫所藏明代全刻本的影印本對照、整理、注釋,斷句標點。闞氏的《園冶》校注本於1932年由中國營造學社刊行(又稱「營造本」)[3],又於1933年由大連右文閣書店刊印(此版本後由日本造園學家上原敬二在日本重版為《園冶:解説》,1975)。闞鐸為此寫有《〈園冶〉識語》一文(載《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二卷第三冊,1931年11月)。闞氏《園冶》校注本成爲以後各《園冶》版本的主要依據。
《園冶》在中國長期寂寂無名,只有清代李漁在《閒情偶寄·女牆》中提到《園冶》一書,後來直到1932年,中國營造學社才重新刊行了此書,1956年中國城市建設出版社重版了中國營造學社本的《園冶》影印本(後稱為「城建本」)。
我查了一下"" 園治""這本書 差一點在中國亡佚 在日本找到 可想而知 我們多麼不尊重 自己的文化財 這其中就有 漢族朝代滅亡 的苦楚 老師可以想一想
比如陳勝的老家 新人(滿清人)搬進來住 你想這人會全都保留你的東西嗎? 更何況是異族!!!
這就是時代的大悲劇 希望中國人能看懂 就不會再有後來的自家人 搞得文化大革命 再把祖宗的東西 丟一次 雙重打擊 不自知...
https://www.sohu.com/a/318367376_99989557
不見血的慘忍 就是王道
明朝人對待元朝是如此 民國對待滿清也是如此
想要保持自己民族血統優越性的 最終在中國 全數被王道殲滅 不流血的殘忍 就是中國王道最溫柔的革命!!!
如果用搬家來做例子 就曉得新房客跟舊房東的差別 新房客是想辦法擴張他的房屋面積 至於舊房東裡面的東西 你要留著可以!!! 好好的整理打包 還要讓我過目!!哪些該留?哪些不該留?由我來決定!!!因為房子是我的 這些舊的東西 我可以不要 我有自己帶進來的東西 這就是滿滿清統治中國的心態 從搬家就可以想得改朝換代的危害有多大 尤其是異族統治
再來談到 《四庫全書》/《續茶經》 /《全唐詩》,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主導下,蒐羅唐詩的合集。「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1],共計900卷,目錄12卷。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采錄,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編輯、刊刻,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十九日奉命刊刻、校對,康熙四十五年初一日書成,全書即編成奏上。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康熙御製序。
續茶經 .....陸廷燦 清朝 上海人,字秩昭。康熙年間(1662—1722)以貢生例入仕,任崇安知縣、候補主事。工詩。為王士禎、宋犖的門人。有《續茶經》保存了大量稀見的茶文化史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史料價值。洋洋10萬字,幾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書的資料。之所以稱《續茶經》,是按唐代陸羽《茶經》的寫法,同樣分上、中、下三卷,同樣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最後還附一卷茶法。《續茶經》把收集到的茶書資料,按10個內容分類彙編,便於讀者聚觀比較,並保留了一些已經亡故的茶葉之家消息,茶書資料。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說:“自唐以後閱數百載,產茶之地,制茶之法,業已歷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異,故陸羽所述,其書雖古而其法多不可行於今,廷燦一訂補輯,頗切實用,而徵引繁富。
現在我們在看這些書時 是看到中國的士大夫在 新房客住下來的舊中國 整理你們這些"文化垃圾" 自己的文化 自己的讀書人整理 這就是四庫全書的血淚史 在這些整理當中 我負責那些該留 那些該丟 於是有了文字獄 這就秒懂了
我們好像覺得 這些著作很偉大 其實有清一代 很多中國文人 做的就是中國的古籍的打包工作 這是新房客搬進來住的房子 你這些種田讀書人的東西 都不是狩獵的女真族需要用到的 我們要的是刀槍 獵鷹 和戰馬 你們這些狗屁倒灶的文史典籍 通通給我打包整理好 不要在我的地盤亂放 於是出了 這麼多大堆頭的書 實則是滿清在統治中國期間 漢人成為打包古籍的重要工作 防止讀書人造反 所以此時的書就是比誰收集的大 比誰收集的多 因此這些巨著都是那個時代的士大夫 用畢生精力整理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看這些巨著時 有了不一樣的心情
歷史的真相 是留給想要知道真相...去研究的 歷史的故事 是留給想要看故事的人....去讀的 歷史沒有錯 只是角度不同 他看到的是精彩 我看到的是辛酸 !!!
我本身就是一個婆羅門
所以我了解婆羅門
婆羅門的特色就是頭腦發達四肢簡單
所以印度在理工方面 思考 宗教哲學方面
印度是強項 但是在工程上面印度是一個低能兒
佛教基本上是不可能傳入中國的
傳入中國這個最大重要一個基本條件
就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這個對於中國佛教來說太重要了
如果是像印度婆羅門這樣子
大家都好吃懶做動動頭腦就好
那麼中國的佛教不是只有三武一宗滅
佛不是只有這樣子而已
佛教在中國根本都沒有辦法存活
中國佛教之所以在中途能夠存活
就是因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也就是說中國修行人跟印度的婆羅門完全不一樣
如果中國的修行人仿照婆羅門
大乘佛教不可能在中土誕生
印度的這些婆羅門想到頭腦都想到變形了
一想想了幾千年啥事也不做
想到最後說了一個非常動容的名詞
叫做涅槃
涅槃什麼意思呢
就是大家死了以後都可以去涅槃
涅槃就是想到沒有辦法再想了
想到頭腦快要爆炸了
已經沒有東西可以再想了
那只能等死
那這個想都不能再想的死亡就是涅槃
婆羅門是一個很惡劣又噁心的種姓制度
就是因為他們這個種姓制度的存在讓印度永遠不可能成為強國
也就是說印度這一批高種性婆羅門帶領一堆四肢殘廢的低種姓
婆羅門是印度思想的鴉片吸食者
是思想的鴉片吸食者
他們過的很非常精彩
他們吃喝不愁有人供養
只要每天飯我和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