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38億年前誕生,它是一種原始的單細胞,沒有複雜結構,只用分裂或拷貝來增加自己。這種分裂狀態無所謂死亡,用反覆拷貝增加,牠的的死亡是外因而不是內因。牠們擁有永生的機制,卻沒有高級的生命型態。
在大約10億年前,死亡的概念出現取代了拷貝的生命,拷貝只能不斷複製,這是舊有生命的延續,這樣的方式就是生命可能會因失誤而發生劣化,於是生物放棄了拷貝而選擇破壞與重建的生命方式,這是生物的創造和發明,對生物的進化,取得決定性的成果。這就要將遺傳基因分離成雌雄兩性,然後延續生命的方式就由拷貝分裂的原有的生命變成生繁殖的新生命。
單細胞雖能永生,但無法適應任何環境的改變,就像牠的生命一樣,牠要在固定的生活環境下才得永生,而發展成兩性的高等生物,則能適應不同環境,牠們都彼此討論過,才下了決定,單細胞所擁有的,高等物種絕對沒有,高等物種所擁有的,單細胞也無法存活,而草屢蟲就是生命衍化的過渡,牠沒有性別,不同個體結合後會交換遺傳基因變成兩個新個體。生命從複製拷貝到死亡再生,是進化過程中經過重大修正的,沒有這種生死的發明,地球上還是單細胞橫行的天下,看上去這地球就像是沒有生命,所有稱為萬物這些東西都不存在,只有看不見的單細胞在那裏無窮的拷貝和沒有意義的永生,這將是一個雖存在生命,卻看似死寂的世界。
所以生死不是神給你的,而是地球生物系統在進行高級生命的進化中,必須創造的生命方式,牠確實有死亡,但在兩性的交合中,創造了新的生命,但在這新誕生的生命,同時保留兩個死亡個體的遺傳基因,這是我們能成為高等生物的生命重構方式,牠帶進了死亡,同時也存在原來的遺傳基因,已經在生命的發展歷程做到最完美的形式,其實生滅的原理,就是與永生交換,在交換的條件中,我們才能進化成人,而永生的盼望也只是我們高等生物對遠古單細胞生命形成之初縹緲的殘存記憶。
其實我們地球這麼的美麗,是因為這個星球的表層被數量極其龐大的生死細胞殘骸所覆蓋,我們的活著,都是腳下死亡所舖墊的有機質,讓生物得以有養分生長,所以可以說我們的活是奠基在其他生物的死亡上前行的,從這裡我們知道生死是一體的,並不是分開的兩件事,這個世界用它最好的方式構造了這顆藍色的星球,在我們生活的年代,永遠不要忘記死亡為我們做了什麼,就算身邊隨手拾起的石頭都可能是許多死亡的浮游生物的遺骸所形成的,當然就不用說腳下的泥土,所以我們永遠不可能與死亡分開,只有生死綁在一起,我們才能活下去。
因為地球的生命選擇了這樣的方式,我們才能見到如此絢麗燦爛,光彩奪目,五色繽紛,生生不息的華麗世界,其實天堂已經被打造出來,而人們還要四處尋找,這樣的無明,生命怎麼可能覺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