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頓悟與漸修不可分
分了是兩相解體 殘破不全
頓悟就像愛情裡的一見鍾情
漸修就像結婚後的生活漫長
頓悟就像點火 漸修就像燒柴
誰貶抑誰 都是徒然
這說明禪門的人 說一套做一套
理論很高深 行事仍惡鬥
有必要分嗎?
分的結果就是看清禪鬥的本質
本來可以相輔相成的理論
被禪鬥搞的肢體殘缺
你覺得一件事只有頓悟嗎?
不用認真持續的執行嗎?
點個火就能把水燒開嗎!?
看到中土的南宗大興
就是看到禪宗的大失
這個分門別派
看到的是禪鬥的悲傷
而不是南宗的勝利
佛教叫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是虛假的
又說了一個我們不知道的極樂世界是真的
就用信仰做為理解 這需要很認真修練
否則我們身處的真實世界要看成因緣和合產生的
然後給了一個我們從未見過來過僅能憑想像認為真
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因為這樣很怕兩腳都落空
最好的方式是我們認為真實的世界並不能永恆如此
而為了要找到死亡的結局 我們在世時是否先死
這種先死的經歷 就是入定 看自己是什麼組成的
看到了這個原始成份 我們再回來看自己時
才更能了解這世界的生滅虛空
寫Blog的理由~寫Blog的理由~寫文章或書是因為我想把在世界活著的所有感受寫成一本書,留給這個世界一篇畢業論文,也給自己一個曾經活著來這個世界的一個紀念。
一生中會遇到許多跟你不投緣的人 或者是惡人 這個時候就是你修行的最好法門 這個修行是一種彼此能量的轉換 你在這個與惡的修行中 成就了這個惡人的惡行轉成他對你的善業 如果他的惡行 讓你三毒發作 就是他的惡 毀他也毀你 一惡毀兩人 所以對惡人行善 第一拯救了惡人的惡行 因為他的惡行成就你 而他的惡化成你的修行善道 因此他的惡行被你的善行反轉了原來的惡 與此同時彼此互相救了對方 就是行菩薩道 我們若懂了 就了解對惡人 千萬不能以牙還牙 以惡對惡 因為毀的是兩個人 你的度惡 卻能成就了這個惡人的善 這就是度惡的玄妙 沒想到吞下一個惡種 長出一株善芽 所以度惡的成救太大 如果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 最後他的惡反度出你的毒 兩相互害 無一倖免 可見惡人其實是天使的化身 一般人的眼目看不到 若能真修煉 暗室方可見燭光燈亮 謹記"吞下惡種 萌出善芽" 這就好比大地的腐土 生長出一株小芽 因著它腐植層層疊疊 這小芽也就能成為碩壯偉岸的大樹 所以只低頭看到的全是枯枝敗葉 抬頭望才看到森林繁茂 這一俯仰之間 了悟善惡的奧義
人類因為生存的需要創造文明
當初是一種進步解決生存的思潮
但因為我們解決了當初的生存處境
接下來生存處境又再出現問題
於是我們又再一次的創造
更輝煌閃亮的新文明
所以文明的創造基於
生存條件的限制所尋求的出路
現時文明已經把地球環境生態
攪拌成全球污染的問題
人類所處的世界
漸漸從伊甸園變成污拓邦
現在思考的問題不是再創更高的文明
而是如何找到天人之間如何平安共處
地球生態如何取得平衡永續
就是要從人的問題迅速導入
地球因人類文明導致氣候變遷生態滅絕環境污染等
一系列可能帶來人類浩劫和毀滅性的課題
人的生存帶來物種滅絕地球污染等
接近製造地球的地獄化
其實如果動植物能投票
人類將會被投下最厭惡的生物行列
所以我很早就說過 "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
現在人類的文明持續以癌細胞的速度分裂
直到地球的毀壞無法補救的情況
而導致人類的滅亡
這就是文明的生滅
快樂的後面是痛苦 進步背面是毀滅
眺望前程以至於回望遠古
不過演了一場精彩又無功而返的大戲
除非我們大徹大悟 否則這美麗的藍色星球
會被人類搞得越來越不美麗
最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地獄和天堂
都在我們現在住的這裡
只有虛幻才是真實的真實
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永恆
我們能看清楚 並以另外一個維度看見自己
才能超然我外 看見真實的自己
就像立體的世界看平面
平面的世界看原子粒子
彼此都會超乎想像 但彼此都在不同時空存在
我們的維度一提升這個世界自然成為幻覺
而我們處於虛幻的世界 自然可以很坦然的活著
這時你就可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你
脫離了你目前所處的世界
所以學佛的核心思想就是 一切都是虛幻的
我們只是一個虛幻的投影
而這種思維就要靠自己的恆持修與觀自在
最後跳脫這個時空 提升到更高的維界
這時的成佛只是一個代名詞
成不成佛 都已不重要
因為你怎麼知道另外一個維界
可能也是虛幻的
我們都說這世界不過是個投影
那另外一個世界也是另外一個更高維次的投影
所以不要心懷僥倖
這世界只不過是一層高過一層的投影
若見大幻乃真 別後仍幻 世事何須分別
一切成就 但看今天 不求來世
《秋日偶成》北宋程顥(1032~1085)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臨皋閒題》北宋蘇軾(1037-1101)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
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聞範子豐新第園池,與此孰勝?
所不如者,上無兩稅及助役錢耳。
《飲酒.其五》東晉陶淵明(365-472)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蘇軾的-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陶淵明600年前已經實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與蘇軾同時的
*程顥也做了說明-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說明中國人對 居於野 隱於林 的豁達心境
現代人能享受這種生活是很奢侈的
因為沒有這樣的心境 或有心境但沒有勇氣
或有勇氣 但不耐孤寂
但人若"閒"的下來 終能悟自然之真天籟之美
有這樣的勇氣生活 勝過汲汲營營庸庸碌碌
每個人一出生 就發了一張屬於自己的考卷
這一生把自己的考卷考好 就是完成自己
每個人的難易程度不同 你要考的就是自己的那張
不要問別人出什麼題目 那不是你的考題
他的問題和答案都不在你的試卷裡
因為你的答案跟他不一樣
你只要回答你自己的問題就好
我們看蝴蝶在花間飛舞 老鷹天際遨翔
一眼就知道它們不同
但我們看不清楚自己跟別人不同 於是會比較
其實我們雖是同一物種 但我們有完全不同的心智
就像這世界不同的物種一樣
要看清楚自己的心靈 相異於另一個相同的物種
所以物種相同但心靈各異 所以我們的考題不一樣
其實其他相同物種也有不同的生活 就像我們一樣
所以難搞的是我們有"心靈" 其實每個物種生活各異
如果我們能像各種物種一樣 過自己所面臨的生活環境
就會過得自在 過的豁達
看得出人與人不需要攀比 因為考卷不同
自己就會脫離別人帶給你的苦難
因為這個苦難根本不是你的
而是你背負別人的
其實你的考卷裡沒有這一題
.....自己題目 自找解答 但求考好 不問幾分 .....
只有虛幻才是真實的真實
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永恆
我們能看清楚 並以另外一個維度看見自己
才能超然我外 看見真實的自己
就像立體的世界看平面
平面的世界看原子粒子
彼此都會超乎想像 但彼此都在不同時空存在
我們的維度一提升這個世界自然成為幻覺
而我們處於虛幻的世界 自然可以很坦然的活著
這時你就可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你
脫離了你目前所處的世界
所以學佛的核心思想就是 一切都是虛幻的
我們只是一個虛幻的投影
而這種思維就要靠自己的恆持修與觀自在
最後我們跳脫這個時空 提升到更高的維界
這時的成佛只是一個代名詞
成不成佛 都已不重要
因為你怎麼知道另外一個維界
可能也是虛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