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禪分南北宗

其實頓悟與漸修不可分

分了是兩相解體 殘破不全

頓悟就像愛情裡的一見鍾情

漸修就像結婚後的生活漫長

頓悟就像點火 漸修就像燒柴

誰貶抑誰 都是徒然

這說明禪門的人 說一套做一套

理論很高深 行事仍惡鬥

有必要分嗎?

分的結果就是看清禪鬥的本質

本來可以相輔相成的理論

被禪鬥搞的肢體殘缺

你覺得一件事只有頓悟嗎?

不用認真持續的執行嗎?

點個火就能把水燒開嗎!?

看到中土的南宗大興

就是看到禪宗的大失

這個分門別派

看到的是禪鬥的悲傷

而不是南宗的勝利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用心補

 世界上所有的殘缺 

都用你的心來補

"心"是所有殘缺破損斷裂的黏着劑

所有的材料都能補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信願行

佛教叫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是虛假的

又說了一個我們不知道的極樂世界是真的 

就用信仰做為理解 這需要很認真修練

否則我們身處的真實世界要看成因緣和合產生的

然後給了一個我們從未見過來過僅能憑想像認為真

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因為這樣很怕兩腳都落空

最好的方式是我們認為真實的世界並不能永恆如此

而為了要找到死亡的結局 我們在世時是否先死

這種先死的經歷 就是入定 看自己是什麼組成的

看到了這個原始成份 我們再回來看自己時

才更能了解這世界的生滅虛空






寫Blog的理由~寫Blog的理由~寫文章或書是因為我想把在世界活著的所有感受寫成一本書,留給這個世界一篇畢業論文,也給自己一個曾經活著來這個世界的一個紀念。

佛經的世界


佛經的世界很單純 1,人性的問題
2,修練之後的天堂,現在的世界都有3,豐富多彩的想像世界4,要學會看破看透看空.....真的好單純

家是最棒道場

懂了世事如幻就會很精彩,有兩種方式,一是實踐去修行像佛陀一樣,很難。二是了悟,比較簡單,但要十分努力的思考世事因緣。其實您的行事為人已經是菩薩道,現在問題是家人,修行最棒的道場就在家裡。能解決家人,外面逢場做人就不難,因為外面是劇場,家中是道場。

我們在外面,逢場做戲,所以出外與人相處,偶一為之,就像劇場。

我們回家後,脫下外套,是與家人真實相處,天天面對,就像道場。

讀佛經筆記

讀經的功德
1.迴向家人及需要救拔的人
 2.懺悔有心無心造作的惡業
 3.感恩週圍所發生的人事物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度惡成就

一生中會遇到許多跟你不投緣的人 或者是惡人 這個時候就是你修行的最好法門  這個修行是一種彼此能量的轉換 你在這個與惡的修行中 成就了這個惡人的惡行轉成他對你的善業 如果他的惡行 讓你三毒發作 就是他的惡 毀他也毀你 一惡毀兩人 所以對惡人行善 第一拯救了惡人的惡行 因為他的惡行成就你 而他的惡化成你的修行善道 因此他的惡行被你的善行反轉了原來的惡 與此同時彼此互相救了對方 就是行菩薩道 我們若懂了 就了解對惡人 千萬不能以牙還牙 以惡對惡 因為毀的是兩個人 你的度惡 卻能成就了這個惡人的善 這就是度惡的玄妙 沒想到吞下一個惡種 長出一株善芽 所以度惡的成救太大 如果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 最後他的惡反度出你的毒 兩相互害 無一倖免 可見惡人其實是天使的化身 一般人的眼目看不到 若能真修煉 暗室方可見燭光燈亮 謹記"吞下惡種 萌出善芽" 這就好比大地的腐土 生長出一株小芽 因著它腐植層層疊疊 這小芽也就能成為碩壯偉岸的大樹 所以只低頭看到的全是枯枝敗葉 抬頭望才看到森林繁茂 這一俯仰之間 了悟善惡的奧義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文明的生滅


人類因為生存的需要創造文明

當初是一種進步解決生存的思潮

但因為我們解決了當初的生存處境

接下來生存處境又再出現問題

於是我們又再一次的創造

更輝煌閃亮的新文明

所以文明的創造基於

生存條件的限制所尋求的出路

現時文明已經把地球環境生態

攪拌成全球污染的問題




就是這世界被人類搞爛摧毀的境地

人類所處的世界

漸漸從伊甸園變成污拓邦

現在思考的問題不是再創更高的文明

而是如何找到天人之間如何平安共處

地球生態如何取得平衡永續

就是要從人的問題迅速導入

地球因人類文明導致氣候變遷生態滅絕環境污染等

一系列可能帶來人類浩劫和毀滅性的課題

人的生存帶來物種滅絕地球污染等

接近製造地球的地獄化

其實如果動植物能投票 

人類將會被投下最厭惡的生物行列

所以我很早就說過 "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

現在人類的文明持續以癌細胞的速度分裂

直到地球的毀壞無法補救的情況

而導致人類的滅亡

這就是文明的生滅

快樂的後面是痛苦 進步背面是毀滅

眺望前程以至於回望遠古

不過演了一場精彩又無功而返的大戲

除非我們大徹大悟 否則這美麗的藍色星球 

會被人類搞得越來越不美麗

最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地獄和天堂

都在我們現在住的這裡

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清泉入海-論生死


 

投影



有虛幻才是真實的真實

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永恆

我們能看清楚 並以另外一個維度看見自己

才能超然我外 看見真實的自己

就像立體的世界看平面

平面的世界看原子粒子

彼此都會超乎想像 但彼此都在不同時空存在

我們的維度一提升這個世界自然成為幻覺

而我們處於虛幻的世界 自然可以很坦然的活著

這時你就可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你

脫離了你目前所處的世界

所以學佛的核心思想就是 一切都是虛幻的

我們只是一個虛幻的投影 

而這種思維就要靠自己的恆持修與觀自在

最後跳脫這個時空 提升到更高的維界

這時的成佛只是一個代名詞 

成不成佛 都已不重要 

因為你怎麼知道另外一個維界 

可能也是虛幻的

我們都說這世界不過是個投影

那另外一個世界也是另外一個更高維次的投影

所以不要心懷僥倖

這世界只不過是一層高過一層的投影

若見大幻乃真 別後仍幻  世事何須分別

一切成就 但看今天 不求來世


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陶淵明的隱中所得-隱者的哲學


《秋日偶成》北宋程顥(10321085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臨皋閒題北宋蘇軾(10371101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

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聞範子豐新第園池,與此孰勝?

 

所不如者,上無兩稅及助役錢耳。

 

 

飲酒.其五》東晉陶淵明(365-472)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蘇軾的-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陶淵明600年前已經實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與蘇軾同時的

*程顥也做了說明-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說明中國人對 居於野 隱於林 的豁達心境

現代人能享受這種生活是很奢侈的

因為沒有這樣的心境 或有心境但沒有勇氣

或有勇氣 但不耐孤寂  

但人若""的下來 終能悟自然之真天籟之美 

有這樣的勇氣生活 勝過汲汲營營庸庸碌碌

藏書[莊子解]1988年的跋




從前很愛買書
 回頭再看 
可以看見當年的文筆 

考卷

每個人一出生 就發了一張屬於自己的考卷

這一生把自己的考卷考好 就是完成自己

每個人的難易程度不同 你要考的就是自己的那張

不要問別人出什麼題目 那不是你的考題 

他的問題和答案都不在你的試卷裡

因為你的答案跟他不一樣 

你只要回答你自己的問題就好

我們看蝴蝶在花間飛舞 老鷹天際遨翔  

一眼就知道它們不同

但我們看不清楚自己跟別人不同 於是會比較

其實我們雖是同一物種 但我們有完全不同的心智 

就像這世界不同物種一樣

要看清楚自己的心靈 相異於另一個相同的物種

所以物種相同但心靈各異 所以我們的考題不一樣

其實其他相同物種也有不同的生活 就像我們一樣

所以難搞的是我們有"心靈" 其實每個物種生活各異

如果我們能像各種物種一樣 過自己所面臨的生活環境

就會過得自在 過的豁達 

看得出人與人不需要攀比 因為考卷不同

自己就會脫離別人帶給你的苦難 

因為這個苦難根本不是你的

而是你背負別人的  

其實你的考卷裡沒有這一題

.....自己題目 自找解答 但求考好  不問幾分 .....

一知半解~辯疑

 我們讀古文 縱使一知半解也是讀 重點是這半解是否能讓你全知 而這全知不是書上文字 而是你心中理解 古文完全讀懂 當然最好 但現今用白話與古文的誨澀詞彙 不盡然能全然了解 再看後人的集註 也是文言文 有時是增加難度 所以前人若注解不通俗易懂 其所譯注反成更多閱讀障礙 所以把古書讀懂 只是"外化" 讀懂理解于心 才算"內化" 內化表現出行動 就是"行化" 到了行化階段 才是從古文學到真東西 讀聖賢書 所為何事-就是一系列"自化"的過程-而今而後 庶己無愧!!!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細水長流

 老子23章有云:

[飄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所以生活上-"細水長流"才幾于"道" 

細~衍義為虛心謙卑 

流~衍義為溝通流暢 

這樣做人做事才能~水長

人與人的關係才能穩定長久

古言今用 世事通達無礙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生死學






教育是包括生死的傳授
但目前正規教育只留給少子化的傳授
結果就是一間間的高校陸續倒閉
沒有人想到原來死亡也是需要教導的
結果現今社會都教年輕人一直往前衝
接下來的往後退沒有教
很多人上了年紀面臨死亡時
都是像斷崖式的墜落
對死亡充滿不安與惶恐
好像突如其來的意外
一下子奪走他辛苦建立的城堡與王國
可想而知這種死亡來的多麼可怕
因為他沒有像自然的規律
去了解生死的原理
而教育也沒有了解
如何依循自然的教育
只有不斷的教人衝鋒陷陣
一路殺騰上去 最後卻碰到斷崖
回頭一望自己爬得的確很高
但死的卻很絕斷
一腳踏下懸崖峭壁
充實夾雜著恐懼的度過這一生
離"道"之途甚遠
離"斷崖"咫呎甚近
生命的圓是包括生與死的
而不單只是生
如果教育只教生存
這樣只教了一半
恰巧這失去的一半
被宗教團體遞補
其實正規教育
是可以一併完成的
這才是終生教育的理念實踐
而終生教育只教了"生"的教育
"終"的教育未確實貫徹
"慎終"在這個時代要成為一種顯學
少子化這塊小餅各個教育機構搶著分食
而多老化住塊大餅在旁邊沒人看見
只有上帝和佛/菩薩看見
學校只教學生生存求職賺錢
最後賺到的錢常落入宗教家庭子女手中
其實學校也可以回收這些錢
而這些回收的錢更可以開拓教育的資源
做更好的終生教育機構
學之於學校 賺之於社會
最後還能回饋回學校
才是終生教育的理想
一個人一生都可以受教育
對生死兩個命題也能全然通曉
學校也不會搶少子搶不到而倒閉
年長的人也不會對死亡惶恐
這才是全人的教育


 

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涸轍之鮒

如竭澤之魚 與其相濡以沫 不如亡命江湖

如烽火之鳥 與其巢窠相依 不如分飛天際

途窮日暮-另闢蹊徑(窮途末路-各自突圍)

彼此苦難的依戀 不如灑脫的分離


虛幻之真實

 只有虛幻才是真實的真實

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永恆

我們能看清楚 並以另外一個維度看見自己

才能超然我外 看見真實的自己

就像立體的世界看平面

平面的世界看原子粒子

彼此都會超乎想像 但彼此都在不同時空存在

我們的維度一提升這個世界自然成為幻覺

而我們處於虛幻的世界 自然可以很坦然的活著

這時你就可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你

脫離了你目前所處的世界

所以學佛的核心思想就是 一切都是虛幻的

我們只是一個虛幻的投影 

而這種思維就要靠自己的恆持與觀自在

最後我們跳脫這個時空 提升到更高的維界

這時的成佛只是一個代名詞 

成不成佛 都已不重要 

因為你怎麼知道另外一個維界 

可能也是虛幻的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儒道釋文化的注釋

這些書像一個已定的物質,但研究的人確因為用的儀器不同,決定他們會看到什麼結構,所以儒道釋因每個人的注解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領悟,它沒有一定的深度,它的深度由注解他的人決定,它永遠都是活的有機體,由解釋它的人重新給它生命。所以所有儒釋道的著作都是活的有機體。它永遠不會有定義或定解,它是純然的有機物。因人而殊,精彩之至。心有多寬廣深邃,解釋的深度就有多深多廣。無有窮時....